初恋,一个纯洁美好的词,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一份难以忘怀的思念。尽管现在已经有了亲密的伴侣,但在深夜的窗前,仍不免想起曾经心动的那个人,对少年时那抹美丽如画的身影心存执念,怀着一份遗憾。
我曾是一个中国的自媒体创作者,专注于发表带有观点的犀利文章,通过在今日头条、百家号等平台发布文章吸引读者讨论。对于标题的运用,我善于使用爆款标题吸引人,特别注重标题的简洁,必须少于30个字符。正文方面,我以第一视角写作,带有浓烈的体验感,让读者沉浸其中。
初恋的经历是每个人成长中难以忘怀的一部分。就像戴鹤和李惠仪的故事一样,他们是一对小小的初恋情侣。戴鹤是一个年轻的雕塑家,早年因为战乱而离开家乡,与表妹李惠仪相遇。他们在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的少年时光,一起读书、写字、画画,渐渐培养出彼此的兴趣爱好。
然而,战乱让两人再次分开,戴鹤迁回广东佛山开始专注于雕塑艺术的学习与创作。李惠仪因为某种原因前往国外,与戴鹤的婚事也未能成行。对于戴鹤来说,初恋的失去是一种巨大的伤痛,他一度想过出家做和尚,放弃一切的追求。
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他的妻子张幼兰。张幼兰是一位聪明才华出众的画家,因为童年的疾病而导致听力有所损失,但她的画作充满灵性,能够温暖戴鹤那颗受伤的心。两人的相识不同于初恋的激情,更像是兰花般的淡雅和温和,给予戴鹤无限的安慰和支持。
戴鹤与张幼兰最终走到了一起,他们用28块钱举行了简单而温馨的婚礼。在艺术的道路上,他们相互鼓励,共同追求着艺术的卓越。他们一起创作,一起展览,为彼此的成就感到骄傲。
多年后,戴鹤得以与李惠仪重逢,了却了心头的遗憾。这次见面并没有引发任何激动的情感,只剩下亲人间的深情与问候。戴鹤已经释然了,对于李惠仪的情感也不再执念,他明白,自己的幸福在于妻子张幼兰的陪伴与支持。
回首过去的岁月,戴鹤体会到了时间的力量,他不再沉溺于过去的遗憾,而是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爱情如一杯苦咖啡,有甘甜也有苦涩,但对于戴鹤来说,咖啡中那一份独特的香气和味道,使他品尝到了生活的精彩和快乐。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了初恋的美好与遗憾,以及成长中的陪伴和支持。人们常常说初恋只是一段青涩的记忆,然而,初恋也可以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石,它带给我们勇敢去追求爱情的勇气和坚持自己幸福的决心。
回忆起初恋,我想起了那段独一无二的经历,那个让我感受到爱情甜蜜和苦涩的时刻。初恋让我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去珍惜眼前的幸福。就像戴鹤和张幼兰一样,他们不再纠结于初恋的失去,而是选择向前看,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
生活中的初恋可能只是一瞬间,但它却给予了我们成长和收获。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我们要懂得放下过去的遗憾,坚定自己的信念,珍惜眼前的幸福。初恋让我们明白,爱情不是靠纠结过去,而是去努力创造未来。
初恋如同一杯苦咖啡,带给了我们甜蜜和苦涩的回忆。在这杯苦咖啡里,有梦想和希望,有坚持和奋斗。就像戴鹤和张幼兰一样,我们要学会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珍惜眼前的幸福,追求自己的梦想。
初恋只是生命中的一个章节,但它却会永远地铭记在我们的心中。它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一个标志,一个教会我们勇敢去爱和坚持的经历。在回忆中,我们不会感到遗憾,因为我们曾经为了爱情勇敢地追逐,为了自己的幸福坚定地奋斗。
初恋是一杯苦咖啡,但它也是生活中的一抹甜蜜。珍惜那份曾经的美好,放下那份不切实际的遗憾,相信未来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快乐和幸福。在追求自己的梦想的路上,我们要坚持走下去,用真诚和坚强去迎接生活的挑战,品味人生中的每一杯苦咖啡。
初恋,一个纯洁美好的词,一段如藤萝蔓绕心底小鹿乱撞的刻骨爱情,一份失而不得的分外怀念。纵然,这辈子,已携手枕边人满心欢喜度过余生,但在那深夜的窗前,仍不免想起曾经心头的白月光,仍对少年时,那抹夕阳下美如画的她存一份执念,抱一份遗憾。
这是一杯苦咖啡
如果知道这是一份苦难情劫,我宁愿从不见你。
潘鹤,雕塑家,在我国的雕塑史上,颇有名望,其中,著名的珠海渔女像就是他的作品之一。
生于1925年的广州市的他,从小,家庭条件比较优越,5岁开始读书,父母为其聘请了家庭教师,12岁的时候,因为战乱的原因,他寄居到在香港的姨母家。而姨母家有一个年龄与之相仿,人却如仙女一样的女儿,这也是戴鹤第一次与表妹李惠仪相见。
少年的时光是美好的,两个小少年,天天在一起,读书,写字,画画, 此时,戴鹤已经开始对水彩有颇为浓厚的兴趣,在水彩绘画艺术方面开始有基础了。水彩画的人物大多是心上人李惠仪和父亲。
14岁的时候,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也不安全,于是他又辗转回到广东佛山,此时他开始沉迷雕塑。15岁的时候,开始以自己熟知的人物肖像为模本,开始进行有主题的雕塑,雕塑内容多是心上人李惠仪,父亲,还有伟人如林肯,贝多芬等等。
大概戴鹤的父亲也是个开明的人,见到儿子的作品多以表妹李惠仪为主,深知儿子心思,便托人向姨母提亲。解放前夕,表哥表妹结婚还不算违背人伦,算是亲上加亲的美谈,因此,姨母家也是愿意的,答应了这么亲事。
但是,对于戴鹤"不学无术",仅仅痴迷雕塑的手艺,姨母是很不满的,在当时那个战乱的时代,饭都吃不饱,雕塑艺术凭什么能养活家人呢?虽然,口头上是答应了戴家的婚事,但是,心里对戴鹤还是不满意的。
然而,戴鹤对表妹情根深种,从15岁到19岁期间,多次往返香港,其中还拜师绘画大师黄强,在黄强的指导下,他的雕塑成绩日渐不凡,甚至还和师父一道办了个人展。
1944年,戴鹤19岁,他从香港逃到澳门,在他离开香港之后,姨母就把女儿李惠仪送到了国外,理由是去国外读书,实则是逃离与戴鹤定下的婚约。知晓表妹离开,婚事告吹,戴鹤一度颓废不堪,甚至是出家做和尚。
不过还好,爱情虽苦,有雕塑艺术支持自己,这颗心也不算茫然到底了。在各种雕塑朋友的劝说下,他终于回来了,继续他的雕塑生涯。
19岁,他虽然失去了初恋,却得到了各路雕塑绘画大神的指点,结识夏刚志(意大利雕塑家),高剑父等雕塑大家,给任剑辉等若干富豪名流塑像,甚至后来的两年,他还结识了香港的官员,加入了香港艺术协会,自己绘画并出售给英国官员。
脱离情海,携手相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广州解放后,戴鹤从香港回到了出生地广州。1950年,戴鹤被借调到华南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辑部任代组长,被一同调入的还有他后来携手一生的妻子张幼兰。
如果说与李惠仪的情缘是初恋的维C,清甜却带酸味,那么与张幼兰的相识应该是兰花,淡雅悠远绵长,温润如玉,暖如春天。
当时的戴鹤深受情伤,不轻易相信爱情,但是,张幼兰却如兰花一般,用她特有的如兰花般的温和一点一点的温暖了戴鹤那颗被初恋伤千疮百孔的心。
据戴鹤回忆,张幼兰是一位很有才情的画家,但是因为童年的疾病,导致耳聋,学习工作多有不便,她工作的时候,只能观察别人的口型或者是通过写字,才能工作,因此,她与别人的交流,总是一副微微笑意温和画面,也因此,编辑部里的人都很喜欢她,包括身为代组长的戴鹤。
戴鹤对张幼兰的情感在与之朝夕相处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到后来,他甚至觉得,张幼兰离开自己就不行了,自己已经是张幼兰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正是这种于工作相处中产生的绵长的爱情,让戴鹤更加深刻的了解了张幼兰的优点,甚至,他还承认,在绘画功底方面,张幼兰胜于自己,她的画更多灵性,如她这个人一样,超凡脱俗。这对张幼兰,是一种从心底的认可,尊重,爱戴。
当然,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同组的木刻家黄新坡先生眼里,他也顺水做了个月老,戳破了两个人之间的朦胧,撮成了两人的姻缘。
1954年,两人用28块钱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出席祝福的是都是自己艺术界的朋友。正如张幼兰的性格一样,张幼兰用她的平静温和,与世无争,与戴鹤携手一生,也造就了戴鹤先生在雕塑艺术上更深的成就。
古稀重逢,了却遗憾
1981年,珠海渔女像落成,对于渔女像,戴鹤老先生藏了私心,用了表妹李惠仪的面容,张幼兰看破不说破,她知道李惠仪是丈夫心中的一道抹不去的白月光。
1993年,68岁的戴鹤奉命带队访问加拿大温哥华,并参与文化艺术交流,而当时的表妹李惠仪也定居在加拿大,戴鹤遂告诉妻子张幼仪,自己想去看看表妹,了却心中多年的遗憾。
当然,他也做了保证,仅仅只是看看,并无逾矩之意,而此时的张幼兰,却出奇的平静,她爱他的丈夫,了解丈夫心头的遗憾,更加明白丈夫,相信丈夫,她轻轻的,温柔的,平静的对他说:"你去吧,没事,你们可以见一面"。就这么几个字,更加让戴鹤珍惜眼前这个陪伴自己一生的人。
访问的事情结束了后,戴鹤找到了表妹李惠仪的家,此时,两人都已是古稀之年了,相谈甚欢,回忆过去的种种,竟然也没有了少年时的特有的情愫,唯有的是亲人间情缘,唏嘘问候后,赠送给李惠仪一个小雕塑《重逢》后就回到了国内,了解了心结。
之后,戴鹤与张幼兰再无分离,无论哪里,二人都是携手漫步,从此,心与身都是她的了。
结语:"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戴鹤对于表妹李惠仪的情感其实是一种执念,释然了,一切就风轻云淡了,对于妻子张幼兰,那份陪伴,那份支持,那份默契,那份信任,给予戴鹤的便是一切,而这便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