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季度主要货币外汇储备份额变化及原因分析(ccy货币资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周五公布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数据显示,2023年3季度美元在全球央行外汇储备中的份额为59.2%,低于2季度的59.4%,这是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不过如果放在2020年4季度以来的时间区间看,美元储备份额稳定在59%-60%的区间,总体上波动并不大。欧元在外汇储备中的比重也从19.7%小幅下降至19.6%,而日元的比重从5.34%上升至5.45%。由于3季度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和资本流出压力,人民币外汇储备份额延续2022年2季度以来的小幅下降趋势,3季度末占比2.37%,环比略降0.07个百分点。英镑、澳元、加元和瑞士法郎等货币的占比相对平稳,“其他货币”从上一季度的3.6%上升到3.9%。

美元储备份额的下降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3季度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或将更长时间维持高利率导致美债收益率上涨,一些国家央行减持美债应对美债价格下跌风险;二是美元汇率强劲,非美货币普遍面临较大的贬值压力,导致部分国家央行抛售美元资产“稳定”本国货币汇率。此外,3季度黄金储备也增长较快,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三季度,全球央行净购入黄金337吨,创下有史以来第三高的季度净购金量,今年前9个月全球央行购金规模达到800吨,创下该项数据统计以来的最新纪录。世界黄金协会此前调研还发现,约71%受访央行认为其黄金储备将在未来12个月内上升,高于2022年的61%与2021年的52%,反映各国央行看好黄金在全球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背景下所发挥的风险分散与保值作用。

今年以来,与人民币融资属性增强与人民币投资属性和储备功能的弱化趋势形成反差,而相对来说,投资、储备属性带来的资本流入,对货币国际化和一国经济的实质性促进作用更为关键,也是货币实力的核心体现。中美利差倒挂、中美经济基本面、汇率趋势差异等因素当然是制约投资和储备人民币资产动力的客观因素,预计这些不利因素在2024年将有所缓解,同时加快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将通过提升外资对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信心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些局部性的不利因素对人民币和人民币资产需求的影响。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