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强警利器,是提升公安核心战斗力的引擎。
在北海警务科技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上,不得不提一个人——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队副支队长徐磊。正是他带领团队攻克了多个困扰公安科技信息化的难题,引领北海警务科技跑出“加速度”。2023年,徐磊获公安部、共青团中央通报表扬为成绩突出青年民警。
▲图为开发团队正在对小程序进行优化
徐磊2018年从部队转业安置到市公安局。那时候市公安局的警务软件开发主要外包给企业,“那样成本高。”徐磊表示,自己更希望能“自力更生”。2011年前他学过些编程知识,但多年过去,很多知识已革新,他得“从头再来”。当时他还是一名办案民警,白天要破案,只能晚上学习。“就凭着一腔热血。”没有人教就自己上网学,常常一学就学到了凌晨。“我就不信搞不定。”啃了三个月,终于完成了技术知识的转型。
他研发的第一款软件“法制利剑”,建立了广西检查模型,获得自治区公安厅表扬。徐磊由此崭露头角。
2020年徐磊捧回了他在警务科技上的第一个荣誉。当年是广西公安执法规范建设年。针对北海公安机关涉案财物管理中存在的“底数不清晰、管理不规范、监督不到位、出口不顺畅、预警不及时”等问题,徐磊研发了“北海市公安局涉案财物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涉案财物“一码全程跟踪、一网多维监督、一档即时展示、一地集中保管、一键实时提醒”管理功能。该系统获得自治区公安厅警务保障部门警务创新一等奖,他在全区现场会上作了经验交流。
软件开发过程中,不时有程序错误,徐磊睡前躺在床上,脑海里都在想如何攻克难题,每当灵感闪现,他就赶紧往单位跑。在研发积分量化管理信息系统时,他每天睡眠时间基本只有4个小时,研发仅花了十来天,最终实现了队伍管理的模块化和信息化。
交给他的任务,他从不推诿,但他善于开拓创新。“我不喜欢墨守成规,常常想除了现有模式,我们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去高效完成工作?”
被取保候审人员的管理,一直困扰着公安机关。徐磊率领团队,深入调研,研发了“北海智慧监管小精灵”,具有实时轨迹查询、人脸动态识别、未按时打卡和脱离管理提醒等系统功能,低成本实现了对取保候审人员的管控监管信息化。我市公安机关因此再没有出现人员失管失控的现象。玉林、南宁、梧州、佳木斯等区内外城市先后慕名到我市交流探讨。该项目获得2022年公安部公安基层技术革新奖三等奖。
市公安局成立了广西公安系统首个自治区级组建劳模技术创新工作实验室。在徐磊带领下,独立研发了固定资产登记系统、网上报账审批系统、警务消息平台、110与12345热线接口编写、案事件查询小程序等10多个系统,开创北海警务技术创新新局面。其中身份证智能办理一体机创新项目获得2021年公安部基层技术革新奖三等奖。
2022年,徐磊成为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成员。该协会主要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推进行业标准制定等。徐磊是广西唯一入会的成员。
能为警务工作高效助力,让他很有成就感。“我可能辛苦的是一两个月,但别人可能是舒服了一辈子。他们只要说‘(软件)用着还行’,那我就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