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数字货币的经济功能缺陷(三):不可能三角(不可能三角货币资讯)

每一个独立的经济体中,都存在一个基于其本位货币的“不可能三角”理论,即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自由流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也就是说,一个经济体(国家)只能拥有其中两项,而不能同时拥有三项。

不可能三角理论的基础理论是货币供给理论,当货币供给大于需求则货币贬值,反之升值。资本自由流动会影响货币需求,货币政策会影响货币供给,而货币供需则影响汇率。如果一个经济体本身功能不完备,依赖于其他经济体,则不可避免需要资本流动。

至今为止,对“不可能三角”理论的实际运用和研究都是针对中心化的发币机制,但“不可能三角”理论并没有假设货币发行是中心化的还是去中心化的(虽然一个经济体的货币政策确实是由中心化机构主导,但区块链有DAO自制策略,可以投票决定数字货币的运行机制)。

区块链的数字货币,是去中心化的货币发行体制,是否也适用“不可能三角”理论?

以比特币生态为例:货币政策是其程序设定,包括每次挖矿发行增量货币和记账时存量货币流动,它影响货币供给;资本流动是指投资者在区块链下用美元交易比特币,它影响比特币需求;汇率则是比特币对于美元的价格,受供需影响。比特币生态的“不可能三角”:货币政策是独立的,因为程序代码不能更改;资本自由流动是必须的,因为比特币生态并不完善,衣食住行等环节并不都支持比特币支付,需要法币;那么,比特币对于美元的汇率一定是不稳定的!

如果需要稳定比特币的汇率,有两个选择:1、或者根据美元的供给变化改变发币程序的发币量;

2、或者停止区块链下的比特币美元交易。

选择1,完全违背了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对于比特币对抗中心化法币通胀的初衷。

选择2,则需要建立较为完备的经济生态,衣食住行等行业都必须支持比特币支付,理想的情况下不需要依赖其他非比特币经济生态,也就不需要比特币美元交易。

这样看来,选择2比较合适,然而,我们在区块链数字货币的经济缺陷(一)中论证了区块链数字货币的一个缺陷:基于挖矿的发币机制缺少针对链上的新增财富的增量货币供给。选择2,衣食住行等财富生产加入比特币经济生态后,并没有对应的增量比特币发行,最终导致比特币生态通货紧缩,比特币美元价格剧烈波动。

比特币生态似乎只有一种“不可能三角”的组合,也就是接受汇率不稳定。包括以太坊,还有其他基于区块链数字货币形成的经济生态(元宇宙)都适用唯一的一种“不可能三角”组合,它们的汇率都只能是不稳定的。

想象一下,元宇宙中没有稳定汇率数字货币的经济生态是什么样的?改变挖矿这种单一的增量货币发行机制,是区块链数字货币所必须面对的。

未完待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