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超300亿细分赛道龙头,要IPO了(普华资本)

一次撤回、二次失效,“着急上市”的喜马拉雅又行至港交所门前。

时隔两年再闯港交所,“着急上市”的喜马拉雅这次似乎底气更足了。

4月12日,国内音频市场龙头喜马拉雅带着最新招股书,又朝着港交所再次进发。这一次的最新招股书上,2023年全年喜马拉雅实现营收61.6亿元,已连续5个季度实现正向盈利。

此前,紧随“中国在线音频第一股”荔枝,喜马拉雅早在2021年5月就递表纳斯达克,4个月后却意外撤回。同年9月,喜马拉雅转战港股,直到2022年3月,喜马拉雅更新了招股说明书,主要是按照联交所上市规则要求更新数据和资料,但此后再没有下文。

算上一次主动撤回和二次失效,这已是喜马拉雅第四次冲刺上市。

作为“耳朵经济”的绝对霸主,喜马拉雅的IPO可以说是意料之中,这个背后站满了一众知名VC/PE的超级独角兽,背靠兴旺投资、挚信资本、腾讯、泛大西洋投资、普华资本、小米、阅文集团、合鲸资本、创世伙伴资本等机构,估值在2020年就达314亿元。

现如今,带着盈利成绩单再度扬帆起航,喜马拉雅又将在二级市场讲出怎样的新故事?

70后掘金“耳朵经济”,8年估值增近1257倍

谈及喜马拉雅,就不得不提其背后福建商人余建军。

从创业到IPO,从烧钱到盈利,这个70后扮演着重要的决策以及掌舵角色。

1977年,余建军出生在福建省南平市蒲城县一个普通农村,从小聪明且学习能力优越,大学便被西安交大顺利录取,也由此从农村走向了城市。

1998年,恰逢互联网兴起,正在读研的余建军也敏锐察觉到了这其中的商机,第一次创业便以一款名为“模拟中国”的软件获得了近一百万元的资金注入。再到2001年,余建军更是在25岁的年纪便有了一家年入千万的公司。

但骨子里爱折腾的余建军并不止步于此,通过结识上海证大集团的投资总监陈小雨,两人一拍即合开始逐鹿虚拟社区。当时在2021年上半年,前后尝试了40多个方向、甚至80人的团队走剩下8个后,也没有激起水花,直到6月,移动音频出现在了余建军的视线里。

而“喜马拉雅FM”就是这个连续创业者的第5次再出发,没想到,就此在声音经济的风口下一战成名。

先是资本闻声押注,2012年至2020年8年间,喜马拉雅就完成了12轮融资,腾讯、小米、阅文、泛大西洋投资、创世伙伴资本等知名投资者悉数登场。2017年完成D轮融资后,创办仅5年的喜马拉雅就以120亿元估值跻身独角兽俱乐部。

截至2020年境外E4轮融资,喜马拉雅估值已达43.4亿美元(约合314亿元),较2012年天使轮投后估值345万美元增长了近1257倍。

时至今日,根据灼识咨询数据显示,就2023年的移动端总收听时长和在线音频总收入而言,喜马拉雅是中国最大的在线音频平台。

2023年,其平均月活跃用户达到3亿,包括1.33亿移动端平均月活跃用户和1.7亿通过物联网及其他第三方平台收听其音频内容的平均月活跃用户。同年,其移动端用户共花费17873亿分钟收听喜马拉雅音频内容,约占中国所有在线音频平台移动端收听总时长约60.5%。

据同资料显示,2023年就在线音频收入而言,喜马拉雅于中国在线音频行业的市场份额为25%。

“烧钱”10年终盈利,降本增效成解法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风光无两的喜马拉雅,却也有过10年“烧钱”和三次上市折戟的尴尬期。

如果说第一次撤回美股是因为中概股因素影响,那么后两次港股受挫,跟喜马拉雅当时负亏上市,在港股相对低迷之下,无法给到预期估值和流动性也有所关联。

在此前的招股书上,喜马拉雅困于亏损难解,2019年至2021年年内亏损分别为19.248亿元、28.82亿元及51.06亿元,2021年亏损额更是同比放大77%。这三年,经调整年内亏损额分别为7.486亿、5.394亿和7.592亿,总亏损达20.5亿元。

对此,喜马拉雅表示,亏损主要是由于内容购买、销售及营销活动以及研发活动的开支所致。

当时,以喜马拉雅目前的策略来看,高版权、创作成本,砸钱营销,研发以及日后的管理活动费用增加不可避免,通过短期烧钱快速提升用户规模后,公司可以进一步受益于平台运营杠杆及规模效应,进而降低营运开支总额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而这个长期亏损局面,随着赴港IPO二度受挫后,便被余建军“叫停”。

从2022年前后开始,喜马拉雅开始降本增效,通过整合业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包括员工数量)、降低支付给内容创作者和版权方的分成、优化增长等等方式,只为实现企业正向盈利,找到持续生存之道。

在2022年8月内部员工大会上表示,余建军更是对盈利提出了目标,不仅要在2022年第四季度实现单季盈利,还要在2023年实现全年盈利,5年后,实现年收入200亿元、盈利40亿元。

对着这一目标,喜马拉雅也随即打出了战略与组织清晰度提升、坚持以创造用户价值为导向,以及降本增效、打造可持续盈利能力的一套组合拳。

2021年至2022年,其年内经调整亏损分别为7.2亿元及3.0亿元,同比收窄58%,2023年,喜马拉雅以年内经调整收益为2.2亿元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来源:喜马拉雅招股书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