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高位盘整,人民币维持坚挺,专家称人民币国际化必有大发展(abc端货币资讯)

中国央行6月12日(周二)将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设定为6.4121,较上一交易日调降57个基点,中间价贬值至2018年6月5日以来最低。

交易员称,本周风险事件众多,美联储料会加息25个基点,但欧洲央行会否提退出量宽时间表仍未可知,市场反应较谨慎,人民币暂缺方向。

人民坚挺的秘密:新兴市场寻求人民币避险

随着美元指数在95一线遇阻回落,6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更多呈现小幅震荡的运行格局。分析人士认为,若美元继续走高,人民币对美元仍将在一定程度上承压,但就目前来看,年内人民币对美元贬值风险仍有限。

1、美元指数自身走势的不确定性加大

不少市场机构将4月下旬至5月末的美元反弹定义为修复行情,是对2017年美元指数大幅下跌的修复。

业内人士认为,美元涨至95一线,修复基本告一段落,后续上涨需要新理由,要么是美联储加快加息步伐,要么是欧元等美元指数权重货币超预期疲软。当前市场对未来美元走势的看法分歧很大,未来美元走势的不确定性不小。

2、人民币汇率仍有比较强的支撑

首先,经济增长韧性较足,经济增速出现快速下滑的可能性很小;其次,过去几年贬值环境中,中国企业囤积了大量美元头寸,结汇需求释放有望对人民币汇率形成一定的支撑;再者,境内股、债市场持续扩大开放,正吸引外资不断流入;最后,去杠杆环境下,人民币利率水平仍不低,可为汇率提供一定的支撑。

3、新兴市场基金寻中国国债避险

中债登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外资持有中国国债规模达8388.99亿元,创历史新高,境外机构连续15个月增持中国国债。

“在美元大幅反弹上涨的4、5月份,外资逆势追加投资中国国债1238亿元。”布朗兄弟哈里全球外汇策略主管表示,这令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足以抵御4、5月美元强势反弹与美债收益率攀升所衍生的资本流出压力,在过去两个月跌幅仅2%,俨然成为最“坚挺”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

巴曙松: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必然有大发展

港交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表示,现时人民币在全球金融市场占比仍低,但以中国经济及贸易总量来看,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必然有大发展。

他表示,中国正成为向国际市场提供资金的国家,需要更多渠道配置资金,同时市场亦需要一种新货币,减少美元波动对新兴市场的冲击。

沪深港通和债券通落实,有助提高人民币可兑换程度,相信如果新股通落实,将有助内地资本帐进一步开放。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