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卢晓 北京报道
今年2月阿里发布2024财年Q3财报时,首席执行官吴泳铭曾表示,目前集团最高优先级是让电商和云计算两大核心业务重燃增长动力。三个月后,阿里的改革进度接受外界检验。
5月14日美股盘前,阿里巴巴发布了截至今年3月末的2024财年Q4及全年财报。具体到2024财年Q4,阿里2218.74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7%,但经调整EBITA同比下降5%至239.69亿元,阿里称这主要由于加大对电商业务的投入,以及授予菜鸟员工的留任激励。2024财年阿里还宣布派息40亿美元,这也是其第二次派发年度股息。
无论是当季淘天GMV重回两位数增长,还是云业务的AI相关收入持续录得三位数同比增长,这些数字都透露出新管理层掌舵的阿里正在发生变化。但对于这个市值超过1935亿美元的庞然大物来说,这些变化还不够。
5月14日,阿里在美股收于79.51美元,降6.02%。
“全站推广”正测试
虽然电商市场竞争激烈,但淘天交出了一份跟上一季相比增长更快的成绩单。
财报显示,2024财年Q4淘天实现营收932.16亿元,同比增长4%。这个增速在阿里内部排名第四。作为参照,前一季度淘天以2%的营收增速,位列集团内部最末。不过2024财年Q1,也就是阿里进行“1 6 n”大分拆后的首份季报中,淘天营收同比增长了12%。
在利润方面,淘天当期385亿元的经调整EBITA同比微降1%。阿里表示,这主要是由于用户体验以及科技基础设施的投入增加,部分被客户管理服务收入增加所抵销。
新财报中,淘天的一大亮点是当期其商品交易总额(GMV)、订单数均取得同比两位数增长,88VIP会员数量突破3500万人,同样保持双位数增长。吴泳铭在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中还称,今年淘天的首要任务还是专注消费者体验提升以及消费者体验提升带来的GMV增长。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自去年12月底开始,淘宝先后推出了仅退款政策、新疆地区包邮服务、先用后付、网页版改造等一系列优化用户体验的措施。针对88VIP等会员用户,其还引入了无限退货免运费和积分换现金红包等增值服务。
需要提及的是,在提升GMV方面,相对价格力等问题,面向中小商家的“全站推广”业务在财报电话会议中更被各方关注。
吴泳铭在电话会议中表示,“全站推广”是淘天现在比较重要的产品,能让更多中小广告主更简单地投放,以获得生意增长。他同时表示,目前“全站推广”正处于小规模客户内部测试阶段,而从测试期到正式期,再到做全量,还需要很长时间的算法调整以及客户和流量的匹配、客户渗透率的提升等等。
百联资讯创始人庄帅在跟《华夏时报》记者交流时也认为,全站推广实际上是要把商家的付费流量和全站的自然流量有机结合起来,从用户需求变化和实时在线的动态变化,通过技术来高效匹配优质优价的商品,这样用户满意度和优质商家销量都获得增长,形成良性循环发展。
AI产品处于早期
在阿里内部,和电商的重量级相同的云业务在2024财年Q4收入为255.95亿元,同比增长3%。而其14.32亿元的经调整EBITA同比增长了45%。
财报显示,当期阿里云的核心公共云产品(包括弹性计算、数据库、AI 产品等)收入录得双位数的同比增长。据记者了解,在今年2月末,阿里云在国内市场宣布降价战略,覆盖计算、存储、数据库等所有核心产品,平均降价幅度超过20%。“阿里云降价并非短期市场竞争行为,而是一个长期战略选择,这是公共云的商业模式决定的。”阿里云智能集团资深副总裁、公共云事业部总裁刘伟光当日还这样说。
通信工程师袁博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阿里云想通过降价扩大市场份额,刺激中小企业上云,他认为,“由于经济形势的原因,中小企业会更偏向具有成本优势的上云方案。”
阿里云在公有云市场的领先正在被对手紧紧追赶。
一个例子是,IDC发布的报告显示,去年Q3中国公有云(IaaS PaaS)市场规模为535.66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2.1亿元。其中,阿里云依然位居第一,但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32.5%下降至26.7%。而2020年Q3时,阿里云在公有云市场的份额接近41%。
而除了公有云外,AI也是阿里云业务增长的重要原因。财报显示,当期AI相关收入持续录得三位数的同比增长,主要来自基础模型公司、互联网公司,以及如金融服务、汽车等不同行业客户。
据记者了解,5月9日,推出一周年的阿里自研大模型通义千问还发布了通义千问2.5版本,据阿里方面介绍,其在权威基准OpenCompass上的得分追平GPT-4 Turbo。
吴泳铭在上述电话会议中也表示,现在云业务收入增长主要来自AI新产品的驱动。他表示,阿里巴巴投入这么大的资源去开发通用大模型,除了对通用大模型的探索以及为阿里内部其他业务的AI发展提供基础模型支撑外,还有一个现实的目标是“通义千问”大模型与阿里云的商业模式天然匹配,“我们不仅将阿里云作为主要业务,同时也把大模型作为主要业务。在这方面我们看到非常大的机会。”
不过吴泳铭当天也提及,AI相关产品现在还处在十年大周期非常早期的阶段,“我们会保持比较健康的利润率,也会持续去做更长期的投入。”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