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缅北小勐拉的侦查员李建明和湘菜馆老板黄开亮还成功解救出一名硕士研究生受害者张小明。
张小明两年前在网上应聘新加坡一家公司的翻译岗位,到达新加坡后,迎接他的并不是友善的工作人员,而是一帮不法之徒。
原来对方公司从事着电信诈骗活动,张小明一下飞机就被那些人控制住了。他的手机、钱包和随身物品都被搜走了。
那帮人并没有在新加坡久留,很快就将张小明带到了缅北。张小明被迫加入了电信诈骗团伙的公司中从事诈骗活动。
那里环境恶劣,人员众多。张小明每天要工作超过18个小时,还经常遭受残酷的虐待。
张小明也曾想过逃跑,但是自己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国度里无处可去。而且犯罪团伙势力庞大,打手无数。
张小明看见公司有不少人每次逃跑时都被迅速抓回,并挨上一顿顿的毒打,对逃跑是不抱希望了。
在张小明被被迫做“狗推”一年多后,他趁监管人员不留意时,在缅甸华人网站“缅单网”上发文求助,被湘菜馆老板黄开亮看到后,有幸被黄开亮和侦查员李建明解救出来。
张小明回国后,向警方提供了两份从缅北诈骗团伙手中获得的材料,一份是所谓的“业务专业知识“”,另一份是“聊天范例”。
所谓的“业务专业知识”共有16页,里面详细列举了硬件设备理解、个人形象塑造等多方面的要求。例如在个人形象塑造这一项里,诈骗分子要求受害者将自己塑造成32到40岁、身高1米68到1米72的独立离异女人。
“聊天范例”中,21张聊天截图具体展示了诈骗团伙如何通过塑造的身份与中老年男性聊天,进而将其引入金融诈骗的陷阱。
张小明说,为了获取受害人的信任,放长线钓大鱼是一种常用的诈骗招数。透过这两份材料,能梳理出哪些诈骗套路?而远离诈骗,又从哪些方面加以防范呢?
张小明认为,自己被骗的经历,可以提醒大家远离诈骗。因此,他将两份在缅北做“狗推”时、通过电子邮件转发才留存下来的所谓“学习文档”发给了警方,16页所谓的“业务专业知识”就有11000多字。
张先生说:“自己留存下来诈骗文档是比较新的版本,但这只是其中之一,还有其它的。”
“实施诈骗的工作人员也是被公司要求每天不断学习新知识,包括国内宣传的那些反诈的内容。要求看后要针对那些内容进行改进诈骗术。并且公司会要求我们每天都看一段时间,时间长了就会慢慢记下来。”
“如果记不下来,公司会罚我们用笔抄;公司还要进行考试,根据这上面培训的内容,列出问题,然后要求员工在试卷上答题。”
“公司要求我们聊天时特别要看重细节,细节做得不好的话很容易露馅。”
由于诈骗团伙主实施的是金融诈骗,所以要先从什么是加密货币、什么是钱包、为什么数字货币会成为主流等学起,同时要对公司的软硬件系统十分了解,为后续电信诈骗铺路。
当然,在这一套“业务”中,最重要的是人设的打造。张小明说,文档中详细列出了诈骗人员要塑造的“女性”特质。
张小明说:“年龄一般是30多岁的白领女性,单身或离异的状态,兴趣爱好方面会被包装成比较高端的女性,有健身、高尔夫这些高端的爱好;身高体重也会有要求,大概35周岁,身高170厘米左右,体重大概有50公斤;甚至星座、生日这些都是要求我们背下来。学历一般是名校毕业,工作是在一个比较知名的大型公司担任白领。”
诈骗团伙在“学习文档”上作了详细解释,要求客户群体偏向中老年男人,诈骗人员会把自己塑造成特定的完美形象,除了年龄合适、形象好、气质佳,性格上还得积极、阳光。比如,尽管是离异状态,但在婚恋观上,要充满正能量,文档里明确“两个人要相互理解、包容、尊重,给彼此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