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市场冰火两重天 “现货”热 ICO冷(kuaib货币资讯)

来源:区块链新金融(ID:shhl_qukuailian )

数字货币市场似乎在上演冰火两重天。“现货市场”上,比特币直逼1万美元。而曾经火爆一时的ICO(代币首次发行),却似乎风光不再。

根据ICOdata.io网站数据显示,4月份全球主要ICO规模约5.32亿美元,相较于3月份的10.18亿美元下降了47.7%,比1月份的14.23亿美元下降了62.6%,为8个月来最低水平。此外,今年以来共有677个项目筹集了42.49亿美元,项目平均筹集资金达到了627万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全年共有871个项目筹集了约60.88亿美元,项目平均筹集资金为698万美元。

《共享财经》记者注意到,ICO规模似乎与加密货币市场行情密切相关。去年12月,比特币一度触及20000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在市场极度狂热下,ICO融资金额也打破了之前的记录,短短一个月筹集金额就高达16.59亿美元。而进入2018年以来,比特币开启暴跌模式,整个加密货币市场成交量极度萎靡。在这种情况下,ICO规模也逐月递减,市场热度有所下降。

其实,这种密切关联度不难理解。“风口之下,猪都能飞上天”。当加密货币市场行情火爆时,绝大多数ICO项目都能够为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投资回报率。在这种赚钱效应下,太多骗子团队涌入市场,试图捞上一笔就走。糟糕的是,由于投资者对区块链技术和加密货币整体认知不足,暴利诱惑之下,任何一个ICO项目都成了他们追捧的对象,是否存在实际价值对于他们而言根本无关紧要。

据ICORating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在2018年第一季度发布的ICO项目中,有46%的团队处于“零发展”的状态,只有15.5%的团队在发起ICO之前便准备好了测试版本。

而随着行情逐渐惨淡,ICO神话开始走向幻灭,代投跑路、项目破发等事件层出不穷。ICO评级第一季度数据显示,与2017年第四季度相比,ICO代币的回报率下降了10%以上,今年新发行的代币只有21%在交易所上市交易,较上一季度下跌了12%。投资者在经历惨痛教训之后,在投资ICO项目时自然会更加慎重。

更重要的是,由于这一新型融资方式发展过于迅猛,全球监管正趋于严厉。

此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表示,每一个ICO都开辟了一条金融监管之外的资金流动渠道,而众多的ICO“合力”,会对金融管理秩序造成严重破坏。基于这种考虑,中国监管层叫停ICO无疑是正确的。

但我们也注意到,美国、加拿大等监管机构对ICO尽管谨慎,但大体上持开放的态度。日前,SEC委员Robert Jackson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不会完全禁止ICO市场的发展,其当下的关注重点是保护受到欺诈的投资者。

不可否认,ICO市场在监管缺失的状态下确实存在诸多乱象,对投资者的利益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但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如何制衡ICO金融创新与行业合规监管才是最关键的问题。面对一种新生事物,为了推动其健康、长远发展,监管的介入势在必行,但也不能一味地扼杀创新。从这种角度来讲,运用“监管沙盒”等方式,对合规的ICO项目进行引导或许更加合适。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