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的未来与未来的数字货币(cny货币资讯)

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因其内生矛盾不断显现,使得国际社会对其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产生怀疑。在此背景下,一个自称“中本聪”的日裔美国人在2008年提出了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系统构想。这种加密货币的交易和账户信息储存于网络的众多节点之中,其中任何一个甚至多个节点的修改并不影响已经形成的交易记录,区块链技术由此诞生。这种在区块链技术加持下产生的加密货币便是后来受到很多激进投资者追捧的比特币。

自比特币在2009年横空出世以来,数字货币的迅猛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有关各方的普遍关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张明研究员团队对数字货币的发展进行了长期跟踪和研究,并于近日与东方出版社合作出版了最新著作《数字货币的边界:颠覆还是渐进式变革?》。该书汇集了张明研究员团队过去10年的研究成果,不仅对数字货币目前纷杂的币种做了系统的梳理与比较,同时也从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全局视角出发对数字货币未来的演进方向进行了深入思考。

在经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20年新冠疫情和2022年俄乌冲突等重大冲击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已经引发各方关注,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数字货币的出现给上述改革提供了新思路。迄今为止的数字货币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二是以天秤币为代表的稳定币;三是以中国央行数字货币(e-CNY)为代表的央行数字货币。

在张明看来,比特币虽然具有去中心化、交易记录可追溯等特点,但也因为货币数量恒定而难免使经济陷入通货紧缩等问题,此外,比特币底层不依赖任何现有货币体系,因此缺乏价值基础而难以实现货币职能。稳定币的特点是以联盟链为基础,部分去中心化,价值基础来源于底层资产池,池内资产可以是各种货币和金融资产的组合,但由于其具有私人货币的属性、跨境监管复杂、对现行货币体系的冲击较大,从而引起了监管的强烈反对。以数字人民币为代表的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其特点是不完全依赖区块链技术,中心化程度较高,价值基础来源于主权货币信用,可被近似视为主权货币的数字化形态。

张明认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是长期渐进的过程。现阶段,数字货币难以通过合法途径从根本上颠覆现有货币体系,也无法通过自身技术优势一举解决诸如国际收支失衡和金融风险传导等问题。在当前,数字货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最佳方式不是寻求颠覆式的替代方案,而是作为各主要主权货币的技术延伸和能力拓展,从降低交易成本、拓展支付模式等方面逐步降低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依赖。从这一角度来看,中国的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起步较早,在世界主要国家的数字货币竞争浪潮中领先一步。但值得注意的是,决定一国货币国际化程度的最重要因素依然是该国的经济规模与发展程度、该国金融市场提供金融产品的深度、广度与流动性,以及该国在危机爆发后的调整能力。数字人民币不论是其自身发展还是其国际化征途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